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起伏不定,菜价如过山车。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备受欢迎的“农超对接”模式却因为流通、门槛等原因一路坎坷,进展缓慢。
山东省淄博是临淄区是山东重要蔬菜产区,记者见到菜农唐春兰时,她正忙着和菜贩讨价还价。全村上百个蔬菜大棚,收获季节大多由菜贩子收购,很少看到超市的采购车辆。问及蔬菜为何不直接进入超市,唐春兰坦言超市门槛太高。
唐春兰:超市里收好的,他能给你剔下一半,不愿去卖了。
不仅是农民不愿直接把菜送到超市,就连当地的蔬菜合作社也少有积极性。卖给蔬菜代理商简单省事,省去了销售、结账、运输各个环节,还可以议价。而蔬菜进超市要的品种多,数量少,还要各种检验报告,合作社很难满足。除此之外,超市收购价太低,加价太高,缺少话语权也让很多合作社心生不满。临淄区皇城镇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徐辉告诉记者:
徐辉:菜价我们还是说了不算,还是受一些大客户影响,也就是这个话语权我们没有,直供的问题靠我们小的合作社解决不了。
另外,进店费用太高、压款时间太长等商超销售、结账方式也是制约农超对接的重要原因。山东绿洲蔬菜副食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宏宽表示:
何宏宽:你上场就问他要多少钱的进店费,拿不起;账期也是制约进商超的因素,月结的、期结的、季节结的都有。
业内人士表示,农超对接难,最难的是没有一个单位统管。从种植、技术、品牌、检疫到运输和进超市,各环节分别由各部门管,实际形成了谁也管不着、谁也不管的状态。需要政府建立和完善利益机制,使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都能得到合理的利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超对接”不断扩展,真正利民。(李健刘江帆)
责任编辑:sup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