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11月20日专电题:从地头直达灶头——西安地产蔬菜搭上“直通车”
新华社记者付瑞霞、蔺娟
“农民说菜贱,市民喊菜贵”,长久以来,蔬菜生产和消费的两个终端各有各的苦衷。蔬菜以翻倍的价格从田间走向餐桌,中间的多重流通环节屡遭诟病。
西安市供销合作社9月1日启动了“西安市地产蔬菜供销直通车”项目,将蔬菜从田间地头直接运送到居民社区中。运行两个多月来,这种“农居对接”的蔬菜流通方式,既保障了菜农的“钱袋子”,又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
菜农保成本
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南权村,建有300多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全村的30多户居民大都以种菜为生。15日下午两点多,当绿色的“西安市地产蔬菜供销直通车”开进村的时候,几户菜农已经把刚刚从地里收获的芹菜、卷心菜整齐码好,在路边等待。
“今年的菜不好卖。”村民吴文龙谈到自家蔬菜的销路不免有些感慨,“去年我家的12亩菜两天就卖完了,今年都卖了十几天了。”
吴文龙家今年种了芹菜、菜花和西兰花三种菜,其中芹菜就有8亩。去年卖到八九毛一斤的芹菜,如今却好景不再,2毛多一斤的价格,使远道而来的外地客商几乎无利可图。
“往年客商有广州的,长沙的,虎门的,重庆的,成都的,哎呀,那客商多么,路边停的到处是卡车。”吴文龙指着村里并不宽阔的水泥路,向记者描述行情好的年头,村里外地客商络绎不绝的热闹场面,“今年不行了,没人来了,10月份一个长沙客商来拉过一次芹菜,赔了2万多,再不来了。”
没有了外地客商,吴文龙只好用自家的农用车将菜拉到7公里外的三原县城去卖,其间的辛苦不说,柴油费、过磅费、城管收费等流通成本几乎抵消了卖菜的利润。而且,由于零售周期长,再加上近期的多雨天气,他担心“菜还没卖完就烂在地里了”。
正在吴文龙一筹莫展的时候,11月初,西安市供销社的“蔬菜直通车”开到了他的家门口,芹菜的收购价是2毛多,吴文龙认为“比个体菜贩给的价格合理,能保住成本”,而且“比较方便,不用出去,到门口就把菜卖了”。他和周围的几家邻居准备和西安市供销社签包销合同,扩大蔬菜的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