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12日在北京表示,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出口食品在国外的检测合格率也在90%以上,整体水平持续稳定提高。(11月13日中新网)
在考试中得90分可算是优了,但超90%的食品合格率却未必如此,与之对应的,是还有近10%的食品不合格,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一个月按30天算,就有3天要和不合格食品打交道;或每买10次食品,就可能有1次碰到不合格的,考虑到如油之类的要每天重复食用的情况,一个家庭一个星期就很可能要食用一种不合格的食品,这显然让人很担心,而且坊间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抱怨并不少。
人民网12日报道,部分省级机关单位、大型国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或个人自发组织在城郊租上大小不等的土地,形成自供或特供食品基地。这进一步印证了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心。再考虑到一些食品安全标准降低的现象,这将近10%的数字说明问题并不轻。
当然如蒲长城局长所说的:食品产业的发展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还相当之多,无论是产业发展的现状、诚信体系的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准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体制制度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这是实话,这样的困难确实存在着。
但是,联系到广东供应香港的食品连续16年合格率99.98%,以及近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中,暴露出的监管乏力和监管不作为的案例来看,这近10%的不合格率,并非全然蒲长城所说的困难造成的,换言之,即使在当前的行业生产规范和现有的法律制度下,食品的合格率、安全仍然是有提升空间的。
供港食品毕竟是一个小范围相对少量的供应,是特别重视的结果,有一定的特殊性,也许一时难以向全国推广,但不管怎样都是值得学习的,不仅要学习其生产方式,更要学习其监管手段和严谨的精神,100%的食品合格率也应是相关部门的监管目标。
因此,面对近10%的不合格率。一是要提高食品安全标准,不应再出现像牛奶生乳标准降低、能致病的“思念”水饺竟然符合新标准的事情;二是要完善法律制度、监管手段、检测技术等,提升食品产业的生产规范和安全标准;三,最重要的是在现有标准下,要加强监管、严格执法,面对不安全食品和监管乏力、甚至是利用权力寻租的现象,应该实行零容忍,没有什么是比因监管不到位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而更难以让人原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