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5 星期五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国内热闻 >正文
有机食品乱象再调查 标志不规范及违规现象突出
2011-11-04 东方早报 作者: 浏览次数: 952次
[导读]有机食品市场到底现状如何?记者近日追踪有机食品产业链发现。标志不规范及违规用标现象突出 质量真正达到“有机要求”难度大

  乱象一:标志杂

  “有机”真假难辨,好似奢侈品

  眼下,本市蔬菜价格普降,菜场青菜价格1.0元/斤,鸡毛菜不超过3.0元/斤。在家乐福超市武宁店,市民黄先生站在蔬菜区摇摆不定。这边是20元1斤的娃娃菜,另一边是两三元1斤的普通蔬菜,黄先生想了又想,最终拿了几包有机青菜和普通葱蒜扔进了购物车。“葱蒜可能无所谓,但是青菜我还是想买好一点的。”当然,对于什么是“好一点”的,黄先生说,他的评判唯一标准就是菜品上的“有机食品”字样。

  昨天,记者来到淮海路百盛商场楼下超市,当向营业员提出要选购“有机食品”时,营业员第一反应却是“绿色食品”,货架上“绿色食品”多,“有机食品”少,很多大类的食品甚至没有有机食品,即使有,其价格也远高于绿色食品等一般货品,以有机红枣为例,一小盒就要卖到近百元,远高于其他红枣。

  在干货柜台,营业员向记者推荐了一款来自南美的葡萄干,并保证这是有机食品,不过记者发现,包装上并没有“中国有机产品”和“有机食品”等标志,只有“有机”、“天然”等广告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机食品在不少消费者眼中几乎等同于奢侈品,但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何为“有机”。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有机食品的包装上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标志,一是有机食品标志,另一个则是有机认证标志。然而,记者在几家超市走访后发现,有机蔬果普遍存在标志不清的状况,有的产品只贴有机产品标志,缺乏认证标志;有的不仅这两个标志混乱不全,甚至还缺乏公司名称;还有的则缺乏标明产地等信息的回溯标识,没有注明生产时间。

  此外,根据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食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仅为一年,但市场上有机食品很少会主动标出认证证书的有效期。

  乱象二:认证乱

  代理机构承诺交4万可获认证

  据了解,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已累计检查食品农产品(14.51,0.01,0.07%)认证机构808家次、获证企业22717家次。目前,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从2004年的36家已减少到现在的24家,七年减少了三分之一。

  不过,上海一家不愿具名的认证机构透露,事实上,可以认证的远不止24家。有些认证机构,比如总部在北京,其在各个省份都可能有办事处,而这些办事处,可以独立审核,颁发有机食品认证。

  有业内人士透露,除了能查到的认证机构外,市场上还活跃着大批代理机构。“只要肯出钱,弄出来的就是有机认证。”按照线索,记者以茶商的身份找到一家北京的代理公司。按照正常途径,茶叶生产基地的首次有机认证,自申报开始,必须经过2-3年的土地转换期。而电话里,这家公司承诺,只需要半年时间,全部认证程序走完,费用4万多元,保证“搞到的是正规的有机认证。” 客户所做的只是提供企业证照和盖章签字等工作。

  “就算是通过有机认证的商家,卖出的也未必全都是有机食品。”上海食品研究所相关专家介绍,有机蔬菜用肉眼很难分辨。但有机食品生产过程复杂、周期长、动用人工多、产量低,加上消费者大都不认识真正的有机食品,于是,利用普通食品冒充有机食品便成为一些商家普遍采用的做法。生产商为取得一个合法的“身份”,往往在小块地上,生产经过严格程序控制的有机食品,一旦获得了认证,有了标签后,就对普通食品进行加工包装,其成本远远低于从源头开始的有机食品生产。


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