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同时表示,因为8月份的连续阴雨,亩产由450斤左右下降到不足400斤,并且棉花质量下降,卖不上去价。总体算起来,不赔本就算不错了。
据一名农户介绍,一亩地化肥农药种子等花费需要500元,每亩土地承包费用500元。如果按照每斤四元的价格,一亩地棉花只能卖出1400元,如果再请人采摘,几乎没有利润可言。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去年同期,大刘村棉农所产的棉花至少售出了三分之一,而今年几乎一点未卖。
在夏津县的公路两旁,到处可以看到地里白花花一片,往年此时棉花基本可以采摘结束,但今年棉农甚至缺少了采摘的热情。
同样的困境出现在了棉花收购加工商面前。
当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见到张长宝时,他正在发呆。从9月份开始开秤收购棉花,他只收了20吨左右。现在棉花就堆在他办公室后面的场地上。
去年的这个时候,棉农排队售棉,今年,只有他雇的几个伙计在厂门口的小桥上晒太阳。
“收了就赔,价格一直在跌。现在夏津县所有的棉厂都停止收购观望。”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现在差不多赔了七八万了。”
农产品价格整体回落
雨水过多、人工费上涨、售价下降,这是让棉农揪心的几个因素。
姜农、蒜农同样笑不出来。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莱芜市一些姜农处了解到,去年生姜每斤能卖四五元,今年只能卖三四角。
姜农李某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去年收姜的似乎要多少钱有多少钱,价格也不在乎。
让他疑惑的是,今年怎么就没有人收了呢?
一个值得关注的插曲是,按照山东农业部门的说法,当地蔬菜价格的跌幅并没有外界想象的“恐怖”。
这缘于一项数据乌龙。
本周,“山东蔬菜价格同比下跌92.08%”的报道抢占了媒体版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昨天登录山东农业厅网站发现,一份来自山东农业信息中心的更正公告显示,因有关人员工作疏忽,蔬菜价格下跌幅度计算错误,实际下跌幅度应为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