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部分农产品价格暴跌,棉农心里一本账。
“你要,你拉走啊。赔钱我也卖了。”山东夏津一家棉厂的负责人张长宝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间隙,当起了推销员。
在这个农业大省,去年价格飙升的一些农产品“明星”再次坐上了过山车,只不过这次是向下。
从棉花到生姜,一些农户在谈及价格下跌时,都大呼看不懂。
一桩桩赔本买卖背后,市场供求关系已经不是唯一的原因。
发呆的收购者
在山东棉花主产区德州市,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一些棉花收购点已经陷入瘫痪状态。
昨日上午,当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德州市夏津县大刘村的农民刘仁时,他正在采摘成熟的棉花。
棉花是次第成熟的。从7月份第一批棉桃开花可以采摘开始,刘仁已经在棉花地里奔忙了近4个月的时间。
然而,每次摘花,都让他心里哇凉哇凉。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山东棉花价格创近10年新高”的消息正在刺激着市场的神经。
当年10月中旬,山东籽棉的最高报价达到5.8元/斤。
如今,一些地方的收购价格已经跌去了一半。
刘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去年种了7亩棉花,收获籽棉3300斤左右。他很庆幸自己在高点将收获的棉花全部卖出。
“我去年卖的价格是6块多/斤,也不是我会掌握时机,而是当时家里缺钱,就卖了。没想到卖了个好价钱。”刘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去年9月到今年同期,棉花价格在大幅波动,最低的时候只有3块多。
“村里人看到价格涨的时候都不想卖,后来看到价格降了,大部分以3块到4块的价格卖了。”刘仁说。
截至10月26日,山东省的籽棉采摘进度已超过90%,但“棉农惜售情绪较浓,棉企收购进度缓慢”的说法频频见诸媒体。
刘仁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棉厂开秤收购棉花,价格是四元多,每亩棉花的成本在六七百元,这不包括人工。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山东一些产棉区采摘人工费从去年的每公斤1.2元上涨到1.8元至2.6元不等,仅人工费一项,就使得棉农每亩收益减少3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