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星期一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新闻评论 >正文
是什么导致了“有机食品”质量“打游击”
2011-11-01 国际在线 作者: 王丽 浏览次数: 759次
[导读]随着近几年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焦虑,“有机食品”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

        有机蜂蜜每公斤358元、有机猪肉每公斤160元、有机杂粮每盒(268克)268元……近年来,一些食品包装上纷纷标注“有机”二字,并标榜“高质高价”。这些有机食品货真价实吗?“新华视点”记者近期深入山东、广西等地,追踪一些有机食品产业链发现,随意标注“有机”、花钱购买认证、张贴假冒认证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售价不菲的有机食品,只是披着“有机”外衣的大路货,亟待整治(新华网10月31日)

        随着近几年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焦虑,“有机食品”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无论是在大超市还是郊区的农场,前去高价购买有机食品的城市人群络绎不绝,甚至有些城市白领不惜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开车去郊区自己租的田地里种菜,又或者雇佣村民帮助自己打理菜园子,目的只有一个,自己种的菜吃着放心。这样具有黑色幽默的现实图景或许只有在这片丧失了最基本的信任的土地上才会出现。曾经我们也对披着“有机食品”外衣的蔬菜信任有加,甚至会拿出工资的十分之一买上一些给孩子、孕妇改善膳食,如今,却有更多的“明白人”走出了对“有机食品”的顶礼膜拜,自觉的去小区旁边菜市场买“农药菜”去了,原因只有一个,这些“有机食品”忽悠人的居多,质量都“打游击”了,花那么多钱买和菜市场农药残留差不多的菜品除非脑子有病才买。

        从当初的草台班子仓促上阵,用原始种植方法栽培种植蔬菜,到后来部分地区的渐成规模,再到现在的信誉尽失,国内有机食品种植和认证正在酝酿一场新的洗牌。在这个夹杂混乱和暴利的行业里,劣币驱逐良币的现实固然让人心酸不已,但民众对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信任的丧失才是最终根源。一个社会成员个人失去信用还不至于影响大局,但如果一个部门一个行业接二连三的在信用的城池上接连失守,那最终的结局就是“局做好了,大家一起钻”,没有谁是赢家。

        相关政府部门监管责任的缺失也是击溃有机食品信誉的重要原因。在“九龙治水”变成谁都不治的现实之后,“面积辽阔、人手不够、从业人员素质差”等借口往往听的我们耳熟能详,倒背如流,但以这些借口为挡箭牌的人难道又能天天吃上有机食品而不和老百姓一起逛菜市场买菜乎……

        市场永远具有逐利特性,几万元认证一个品牌,花钱买认证成为公开的秘密,相关职能部门睁眼闭眼间,有机食品在人们心目的地位已经游离,如果相关部门不重视这个问题,一个充满希望和诱惑的朝阳产业或许会被重新洗牌确立新格局,也或者如国产牛奶一样,彻底信用崩塌。

        笔者在逛超市时也曾咬牙跺脚要买几回“有机蔬菜”回家尝鲜,但都被贤内劝阻,她的理由就是“现在哪里有什么真的有机”,笔者当初还笑她过于世故,现在看来,却是笔者错了……

        有机食品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下,尤其有发展前景,但愿市场贪欲和监管缺失能尽快被规范和重整,毕竟,人人都希望能早一天摆脱“化学胃”状态,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期待中国的有机产品能早日从“游击”状态回归。(王丽)
 


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