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认为,中国企业寻找“海外”资源主要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感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是资源瓶颈的约束,中国国内的资源供给已经不能满足行业日益膨胀的需求,原材料价格的攀升进一步促使企业到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和升值压力促使国内企业转变已有的分工角色定位,谋求向高附加值转型。因此,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有能力配置全球资源。
事实上,在食品领域,通过并购整合全球资源壮大企业也是通行做法。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分析说,中国食品企业目前用资本换资源的心态迫切,光明食品此次的收购,不仅是资源布局,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早餐谷物这一市场前景的看好,同时显示自己品牌的国际形象,“这说明中国食品企业海外并购已经越来越多元化。”
海外并购要善用金融资本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越来越善于运用金融资本和金融杠杆。对于这笔涉及近68亿元人民币的海外并购,光明的融资方案显得十分“精明”:先通过一年期的过桥贷款募得资金完成交割,然后找合适的时间窗口在海外发债。
光明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军透露,光明也是学习国际上通行有效的做法,采取全杠杆融资。参与银行有中资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外资银行有苏格兰皇家、巴克莱、汇丰、澳新、荷兰合作银行等。而在收购完成后,光明还计划尽快将维多麦在香港上市,释放债务风险。据粗略测算,此次全杠杆融资可将融资成本从4%降到3%-3.2%。
专家认为,融资难、融资渠道方式相对单一是我国海外并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商业银行参与海外并购和海外融资积极性不高。因此企业主和资金拥有者在经济疲软的形势下,对并购也更加谨慎。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我国海外并购下滑明显,尤其三季度披露金额共计18.63亿美元,同比下降57.9%,环比下降高达74.4%,降至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
张晖明称,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实业企业海外并购获得投资借款难成本高的现象并存,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国内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要善于运用金融资本和金融杠杆,降低融资成本和并购风险。(记者周琳、魏宗凯)
责任编辑:sup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