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星期一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新闻评论 >正文
刘利刚:应保证农民种粮收入提高
2011-08-04 《财经》杂志 作者: 刘利刚 浏览次数: 1653次
[导读] 贸然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恐慌是不可取的。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中国应认真考虑粮食战略

 1999年至2003年,中国的耕地面积出现了大幅度减少,主要是因为城镇化导致大量农村可耕种土地被征用,被征用的土地大多被用于房地产开发以及工业生产的扩张。尽管中国政府一再强调保障基本农作物尤其是谷物类生产,谷物类农作物的耕种面积从1978年以来也下降了超过10%。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以及普通居民生活水准的提高,耕地不断减少,必然成为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瓶颈。

 耕地以外,中国的水资源也十分贫乏。中国的人均水资源约为2000立方米,高于世界所公认的1000立方米的水资源匮乏的“门槛”,但中国水资源分布却十分不平均,在人口众多和重工业稠密的北部地区,水资源却显得非常匮乏。

 数据显示,中国北部地区的人口总量约为中国总人口的46.5%,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8%,但北部地区的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6%,人均水资源约为410立方米。这导致了中国北部地区面临农业生产的巨大压力。中国北方很多城市,包括北京,都面临着城市用水和地下水的匮乏。

 对地下水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和工业污染,也导致了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根据国家水利部的数据,2003年黄淮海平原大约面临着150亿-2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短缺,而到2010年和2030年,这一数字大约将分别增长到210亿-280亿立方米和320亿-395亿立方米。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用水与农村灌溉用水之间也将出现严重的竞争局面。

 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生产也有着相当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越来越融入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过去几年,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已经对世界农产品价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也将对中国的农产品供给和价格产生巨大冲击。比如,2010年中期,由于俄罗斯出现大规模干旱,全球小麦价格出现疯涨,中国国内的农产品期货也出现了连续的涨停。

 未来数年,拉尼娜现象也将频繁出现,这也将导致全球范围内粮食作物减产,同时,全球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也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些都将影响中国国内农产品供应局面。

 需求却在上升

 在供应偏紧的同时,中国的需求却预期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处于上升趋势。从历史上来看,中国食品需求主要来自于人口的增加,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增速逐步进入慢速增长区域,尽管如此,中国的人口总量却仍然远未见顶。联合国预计,中国总人口将于2032年左右见顶,那时中国将达到约14.39亿人。这意味着,在未来20年内,人口增加对食品需求的推动力仍将存在。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的食品需求也将在未来十年内出现爆发式增长。从国别研究来看,发展中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往往较高,这一点,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案例中,也能得出相应的判断。依据这样的判断,中国在未来十年内,对食品需求的增速将可能大大超过收入和GDP的增速。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在未来十年呈现加速趋势,这也将导致对食品需求的增加。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约为50%左右,大多数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城市化率将在15年内达到75%的水平。我们也发现,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相比,往往消费更多的食品,特别是肉类和奶制品等。因此,随着中国城镇人口的增加,对食品的需求也将出现几何级数式的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居民的蛋白质摄入量将明显增长。中国目前的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已经超过很多低收入国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人也将消费更多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肉、蛋、奶等食品的消费量也将因此上升。对此类食品的需求增加,也将导致中国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供应更加捉襟见肘。

 


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