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17 星期二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新闻评论 >正文
对猪肉通胀的冷思考与对策
2011-09-09 慧聪食品工业网 作者: 浏览次数: 2867次
[导读]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6.4%,创36个月以来新高,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猪价的涨幅被认为是推升通胀的“第一杀手”,给百姓生活造成“直接杀伤”。

     疫情的可控性不强,困扰生猪生产。生猪养殖常受疫病疫情侵袭,一旦疫病疫情的发作,首先冲击生猪价格。2009年前4个月,我国与其他国家发生了2次大型群体性传染病--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受媒体不当的宣传和群众对疫病知识的缺乏,致使生猪价格狂跌,养殖户不堪重负。据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1月份生猪价格为13.07元/公斤,甲型H1N1蔓延后生猪价格狂跌至5月份的8.6元/公斤,养殖户含泪经营。

     其次是疫情疫病控防,增加了养殖户负担。近年来,口蹄疫、猪链球菌、猪流感、蓝耳病等对生猪养殖造成严重影响。

  每年春季是疫情疫病多发期,春节前后高热病、蓝耳病、口蹄疫等疫病就会抬头。据调查,一般情况下,仔猪从出生喂养到肥猪出栏,需要150天,在这期间仔猪的死亡率为5%,还有许多疾病需要防疫防治,目前国家只对蓝耳病、口蹄疫、猪瘟三种疾病免费防疫,其他疫病的防治需要养殖户自个负担。据养殖户反映,猪农自己用于防疫治病需要支出50元/头。
    三是疫病疫情的发生,能繁母猪产能下降。2010年春节前后,暴发流行的高热病、蓝耳病,对养殖户打击很大。据调查,一些养殖规模较大、管理比较规范、资金相对充足的养殖户,舍得投入,加强防控;而众多小的养殖户,由于资金短缺,为规避风险,不得不清栏出售,导致生猪生产进一步下降。另外,在疫病防治中,疫病虽能得到控制,但能繁母猪的生育能力下降,生猪生产的后劲不足。

     政策的不连续,挫伤养殖信心。据调查,目前国家对三门峡市生猪养殖户在生产环节的扶持,有三项:一是对能繁母猪的补贴,2007年50元/头,2008年100元/头。随后因市场的变化,取消补贴;二是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补助。2007年三门峡有20个标准养殖场享受补贴政策,补贴金额为260万;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补贴分别提高到280万元。三是国家对生猪疫病防治中蓝耳病、口蹄疫、猪瘟三种疫病实行强制性免费防疫。四是对能繁母猪投保补贴,50元保费中国家补贴38元/头,赔付金额为1000元。这种不连续补贴政策,挫伤了养殖户的信心和生产的积极性。

     在流通层面,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国家启动了国产冻猪肉的收储工作。通过采用托市,防止了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但从生猪价格变动图中(上图),托市效果有限,随后猪价又出现新的大的波动。

  建立和完善产销平稳的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养猪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首先,受生活习惯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居民有消费猪肉的现实,决定了其是一个不可消失的行业;第二,猪肉的消费是有限度的,人们不可能无限度的消费猪肉,同时,它不像其它产业一样说停产就停产,养猪是赔钱也得养下去;第三,养猪业不可控因素较多,特别是受疫情疫病影响较大;第四,养猪业的分散性决定了不能形成垄断效应;第五,养猪业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弱势群体;因此,生猪养殖过程不能完全市场化。生猪养殖政策应从生产、市场两方面建立和完善产销平稳的长效机制,避免生猪价格的大起大落。


中国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