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2 星期天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国内热闻 >正文
天价食品频现市场 榨菜卖出鲍鱼价
2011-07-30 北京晨报 作者: 浏览次数: 758次
[导读]2200元“沉香”榨菜,398元“超高端”啤酒,118.8元“限量版”矿泉水……“天价”食品频频出现,引起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天价食品并不一定物有所值,更多的时候只是商家的营销策略和商业炒作,高价并不一定代表高品质、高营养。

       

        2200元“沉香”榨菜,398元“超高端”啤酒,118.8元“限量版”矿泉水……“天价”食品频频出现,引起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天价食品并不一定物有所值,更多的时候只是商家的营销策略和商业炒作,高价并不一定代表高品质、高营养。

         现象

        天价食品:“超高端”啤酒

        720毫升售价398元!“由于原料的稀缺和独特,加上其特殊的工艺,致使1844价格从298元涨至398元,但即使如此,高端消费群的接受度还是很高。”蓝带1844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周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想在中国啤酒行业树立一个标杆,720毫升玻璃瓶装和200升橡木桶包装超高端系列之外,接下来我们会推出更高端的产品,3升装产品价格在2000元以上。”

       天价食品:“限量版”矿泉水

       近日,一款售价118.8元来自西班牙的限量版矿泉水上市,这款矿泉水瓶身设计独特,上面有一个精致优雅的女性形象,据了解,这款矿泉水是限量版的,所以比较贵。记者在世纪华联精品超市双井店了解到,价格最贵的是一款依云矿泉水2011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大师纪念版,售价68元,修长透明的玻璃瓶身上,绘制有一株粉红色花朵。“这个水以前卖98元,68元是降价后的价格,谁买这么贵的水啊,一个月能卖一两瓶就不错了。”该超市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款水的销量并不好。

         天价食品:“鲍鱼价”榨菜

        对于今年6月有券商报告称涪陵推出售价为2200元的沉香榨菜的传闻,涪陵榨菜澄清公告表示,高端产品沉香榨菜系公司2007年初推出的一款礼品榨菜,一直处于正常程序生产和销售,未进行任何宣传并在全国推广,且对公司业绩影响甚小。

       面对来自市场“咸菜竟然卖出鲍鱼价”的质疑,乌江涪陵榨菜集团老总回答说:要把沉香榨菜当成一张文化名片来打造,要把榨菜打造成高端产品,塑造企业形象。据称这“沉香榨菜”复制了巴国古法腌制工艺倒匍坛沉香,以2月江风自然脱水,腌榨后要用河沙封坛倒置沉入乌江底,进行自然酝酿,全程均为纯手工制造,至少3年才能酿成,最长的一种极品沉香榨菜要酿制8年以上方能上市。

       分析

       “天价食品”有违常理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介绍,近年来,天价食品的频频出现已经吸引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不可否认,一些天价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高于普通食品,但这种天价实在有违常理。在人们普遍关注生态、注重食品安全的同时,天价食品的出现无疑是借了这一顺风车,其主要目的仍然集中在商业炒作上,但如此天价实在难以让消费者接受。

         食品安全催生“天价食品”

       “天价食品的频频出现也有其必然性。”周思然认为,首先,近年来,瘦肉精、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故频频爆发,消费者崇尚健康、生态、自然的意识逐渐增强,这为天价食品的推出提供了契机;其次,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的提高,中高端化逐渐成为各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中高端产品的出现助推了食品价格的提高;第三,高价、限量等噱头迎合了一些消费者的虚荣心理,因此这些食品价格虽然高,但仍然存在小部分需求市场。

      “天价食品”未来难延续

      “就目前市场来看,这些天价食品的推出仍然是一种营销策略和商业炒作,企业欲借此举增加产品知名度,提高企业形象,并非真正代表高品质、高营养。”周思然认为,或许短期内一些天价食品拥有暂时的消费群体,但这种情况难以延续,不仅因为这些食品物不所值,也因为消费者逐渐成熟的消费理念。另外,消费者虽崇尚健康、注重食品安全,但这些标榜“生态”“安全”的食品仍然缺乏规范的环境,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也将彻底打击消费者。

          尽管此前有了天价榨菜、天价月饼、天价粽子的铺垫,一瓶矿泉水因被冠以“限量版”就被挂上上百元的价签,还是令人恍惚:喝下的到底是矿泉水,还是别的什么?

         消费者的炫富心理无疑被商家准确把握,并加以迎合,但“天价食品”的推出,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颇高,为了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愿意多花钱的人不在少数。只是高价是否就等于高营养、高品质?面对这样的问题,“天价食品”的拥趸们似乎也难有百分百的信心。但是在没有更好的安全性评价办法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愿意相信高价食品至少是安全的,花钱就是为了“心安”。从这个角度看,食品安全形势差强人意该是催生“天价食品”的主要原因之一了。

           如今,食品安全问题陷入曝光查处再曝光再查处的单项循环,查到的稍加收敛,没查到的信誓旦旦。面对众多隐蔽的业内黑幕,集中突击式的抽检和清查,只管得了一时,治标不治本。只有建立长效和常态的工作机制,才能真正拉紧食品安全网,重塑消费信心。希望不要在未来,“天价食品”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
 


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