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20 星期五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国内热闻 >正文
农牧区食品安全监管任重道远
2011-08-18 青海新闻网 作者: 张均 陈生珍 浏览次数: 1028次
[导读]由于农牧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牧民消费观念受传统影响较深及对食品安全防范知识了解不多等原因,食品安全仍在我省农牧区存在监管盲区。

        青海新闻网讯 由于农牧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牧民消费观念受传统影响较深及对食品安全防范知识了解不多等原因,食品安全仍在我省农牧区存在监管盲区。

        工商部门在农牧区的日常检查中经常发现有制售“三无”甚至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不少农牧民买食品关注更多的是价格和分量,很少考虑是否会危害健康,而知识的匮乏,也让他们即使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无法鉴别。因此,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如何真正地深入农牧区,如何真正地顾及到占人口大多数农牧区的每个角落,值得全社会关注和思考。

        现象一:农牧区消费者“偏爱”便宜食品

        在我省甚至全国,农村个体种植养殖的生产方式、食品生产加工及经营环节,流通、储藏、运输等过程及食品消费环节均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假冒伪劣商品得以长期存在。其中原因之一,是农牧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有的农牧区群众收入有限,钱来之不易,“出手”就要再三考虑,同样的商品,只要能好吃好用不危及身体,不管是哪里生产哪个牌子,便宜就行,因此,求便宜心态仍然是他们在选择商品时首先考虑的。加上农牧区的信息传播途径少,使农牧民对食品法律法规和食品知识知之不多,或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具备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也认识不到假冒伪劣食品会给自己身心带来危害。这是广大农牧民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最大的障碍,所以购买的食品往往只图便宜,不管质量,导致质量差、价格低的食品在农牧区有销路、有市场。

        现象二:不安全食品“流向”农牧区

  一直以来,农牧区的食品安全是监管的薄弱点,如今城市食品安全整治力度加大,不法商贩为寻求“出路”,把农牧区当成倾销伪劣食品的乐土,一些不合格食品“上山下乡”流入农牧区。一些“三无”、过期、不合格以及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食品普遍流向农牧区市场。《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后,我省各地工商部门不断加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近期德令哈市尕海镇等各乡镇一举查获了几起外来无证照从事物流配送“三无”小食品的违法案件,查获涉嫌不合格的各类食品7件(箱),标价7600余元。从这些案件中不难看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还很突出,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既不查验相关证照,又不索要销售发票;经营者进货时也缺乏甄别优劣的能力,常常使假劣食品混迹其中;同时由于农牧区食品销售流转速度较慢,周转周期过长,存储条件差,变质过期往往成了农牧区食品的常态,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和鉴别假冒伪劣能力的农牧区消费环境,为“三无”产品、不合格产品提供了温床,农牧民成为假劣食品的主要受害者,也为农牧区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中国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