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2 星期天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种植技术 >正文
从实验室到餐桌:3袋转基因大米的诞生
2014-08-02 21世纪网 作者: 胡懿新 浏览次数: 48854次
[导读] 21世纪网讯 福喜变质肉风波尚未平息,转基因大米再度袭来。 央视日前对国内转基因大米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报道,让多年来层出不穷的转基因大米非法种植的流言得以证实。转基因大米已经“入侵&rdq

    21世纪网讯 福喜变质肉风波尚未平息,转基因大米再度袭来。

    央视日前对国内转基因大米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报道,让多年来层出不穷的转基因大米非法种植的流言得以证实。转基因大米已经“入侵”我们的餐桌。

    报道中,转基因大米Bt63之父张启发教授表示,转基因稻种的扩散或源于当时国家未有相关法律法规约束。据大米厂家介绍,国家基本没有要求米厂对转基因成分进行检测,而据进出口企业人士称,转基因大米扩散已“一发不可收拾”。

    事实上,转基因作物的非法种植绝不仅仅局限于大米,更多转基因作物早已“先行一步”。2014年3月,海南就曝出发现包括玉米在内的十余种非法转基因作物。而根据我国转基因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进行商业化种植的只有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木瓜,其他的一切种植行为均属非法。

    公众的焦点则聚集在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上。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议颇多,但目前仍无定论。有专家表示,“存在争议是合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在争论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科学家更加谨慎地去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更严格的评估;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公众更好普及转基因知识。”

    资料图

    转基因入侵主粮

    日前,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对国内层出不穷的转基因大米非法上市流通的传言进行了深入调查报道。调查结果显示,转基因大米非法销售的情况属实。

    央视报道称,在传言集中指向的湖北地区,记者在超市随机购买了5袋大米送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3袋含有Bt63转基因成分。

    据了解,Bt63属于抗虫基因,由湖北华中农业大学研发,该两项转基因大米品种2009年获得了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不过,根据国家转基因相关法律法规,获得安全证书并不等于允许进行商业化种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我国在转基因应用上遵循“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原则,即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的食用作物,最后是主粮作物。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亦表示,目前我国并未商业化生产转基因主粮,已批准可用于商业化种植的只有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木瓜,其他的一切种植行为均属非法。

    那么,湖北市面上的这些非法转基因大米是如何出现的?

    据中科院院士、“Bt63之父”张启发教授对央视表示,不否认转基因大米从华中农业大学扩散的可能性。

    张启发称,Bt63水稻研发成功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国家尚未有就转基因作物的相关限制性法律法规出台,直至2001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才变得规范。在此之前,华农进行成果展示和鉴定时,可能有不同的单位或个人拿走稻种;此外,种子公司也可以轻易带走种子并非法育种。

    央视走访湖北武汉周边水稻产区后了解到,转基因水稻存在大量非法种植的现象。央视记者在湖北小镇上委托当地村民亦买到了转基因稻种,但事后种子店主矢口否认其曾卖过该稻种,而该稻种外包装上显示的生产厂家亦否认该厂有转基因稻种。

    央视并从大米厂家了解到,国家“基本没有”要求厂家对所收购大米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检测,因此厂家也对大米中是否含有非法转基因成分不得而知。

    或已全面扩散

    央视了解到,转基因大米已在全国多省扩散。而种种迹象显示,国内还有其他转基因作物出现了非法扩散,相关监管缺位的现象较为明显。

    央视从上海某米制品进出口贸易企业了解到,转基因大米的扩散已一发不可收拾。

    转基因大米的扩散也给相关企业带来了“无妄之灾”。近年来,由于被检测出转基因成分,中国多家企业出口国外的大米或米制品遭退回,企业亦成为转基因受害者,被迫自行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但同样是“防不胜防”。

    前述企业负责人称,“湖南、湖北、安徽、福建一带的米,大部分都被转基因污染掉了。”

    相关数据显示,欧盟在2006年首次发现中国输入欧盟的大米制品中存在Bt63转基因成分,并于2008年执行紧急措施,要求中国或从中国发货的大米及其制品,必须附带不含转基因成分的相关检测报告,方可进入欧盟,否则将被定为“非法转基因”,并依据检测结果采取退货或销毁处理。

    尽管如此,欧盟在之后的几年内依然从中国进口的米制品中检测出包括Bt63在内的转基因成分并通报上百次,导致欧盟不断升级针对中国米制品的检验措施。2013年6月,欧盟发布2013/287/EU决议,对中国米制品实施史上最严格的入境检查。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21世纪网(微博)表示,Bt63系列水稻已非法种植扩散不少于6年,流散数省,不仅欧盟多次从来自中国的米制品中检测出转基因成分累计110多次,国内亦从多次市场抽样和中小学校餐食抽样中查出,消费者的知情权已经受到了损害。

    事实上,除了刚刚被央视证实的转基因大米非法扩散外,其他转基因作物的扩散早已“先行一步”。

    2014年3月30日,海南省农业厅网站发布消息称,在三亚、陵水、乐东三个市县发现了非法转基因作物样品15个,其中玉米12个,棉花3个。

    当被问及哪些单位和企业在违规种植、是否造成生物污染及流入市场、被查处单位是如何开展试验的问题时,海南省农业厅新闻发言人分别以“不方便”“不清楚”“很复杂”作答,未公布涉事单位或企业的名单,引起舆论不满。

    朱丹蓬对21世纪网表示,事实上2009年海南就曾被曝非法种植转基因木瓜并流入各地市场。

    国际知名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于2009年公布了一项检测报告显示,包括来自海南、广东等地的国产木瓜均呈现转基因成分阳性。该组织随后前往海南三亚、乐东等地的农场进行实地取样检测,检测报告显示,所取样品均为转基因木瓜,证实了海南存在转基因木瓜非法种植,而且很有可能已经流入食物链。

    尽管转基因木瓜目前已允许商业化种植,但在2009年时,国内仅有广东一省被农业部批准进行转基因木瓜商业化种植,因此广东省以外地区生产的转基因木瓜,皆为非法商业化种植。

    安全性备受争议

    对食用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目前尚无定论,在国内亦是争议颇多,“反转”与“挺转”的力量旗鼓相当。

    上周,西王食品的一则玉米油广告,再次引爆了“反转”派与“挺转”派间的战争。

    西王食品的该则广告以非转基因玉米油为主要卖点。知名演员赵薇在广告中称,“对家人健康不好的统统不要。不管几比几,不要转基因。”

    该广告一经发布就引起争议。其“不管几比几”的广告语被指暗示金龙鱼的“1:1:1”经典广告词,而“不要转基因”则意指金龙鱼的拳头产品——转基因大豆油。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有接近金龙鱼的行业人士指西王食品的广告涉嫌恶意攻击国内其他食用油品牌,违反《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西王食品亦表示,赵薇在微博上发布广告后遭到攻击,并被迫删除微博,多地广告遭撤,甚至有广告代理商宁愿违约也要撤换已发布的广告。但该公司亦表示,未与金龙鱼进行接触,无意与外资巨头开战。

    不过,在法律界人士看来,该广告主要是因为暗示转基因“不健康”。

    沪上一律师对21世纪网(微博)表示,差异化宣传是现代广告常用的手段,“诸如非油炸方便面,‘搬运的不是地表水’的矿泉水,都有与竞争对手互别苗头的明显倾向,并不为过。西王食品这则广告问题并不是出在‘不要转基因’上,而是暗示转基因‘不健康’。”

    目前全球对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部分保守人士认为,将转基因技术商业化、将基因被人为改变的作物释放到生态环境中,是极不安全的,且人类目前完全不掌握应对、管理、消除基因污染的任何手段,因此应当停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更有小部分“反转”人士将转基因提升到国家人口安全的高度加以反对。

    前述研究员朱丹蓬表示,总体来看,公众对转基因这种新生事物有一种天然的抵抗心理,因为担心还没有足够多的样本来说明转基因是100%安全的,而科学界一般都倾向于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普及。

    在2014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出,“加强以分子育种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而转基因就属于分子育种技术的一种。

    农业部长韩长赋曾呼吁,“尊重科学,用法制精神、科学态度来对待、处理、管理转基因问题。”

    据了解,我国对于境内销售的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采取定性目录强制标识政策,公众可根据自己的消费意愿选择是否食用转基因食品。2002年,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了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类17种转基因产品进行强制标识,其他转基因农产品可自愿标识。

    但事实上,由于转基因作物产量高、抗虫害等优势,使得转基因作物对非转基因作物具有价格优势,并逐步蚕食非转基因产品的市场生存空间。以大豆油为例,转基因大豆油价格普遍低于非转基因大豆油,在长期的价格优势下,目前市场上已难觅非转基因大豆油的踪迹。

    有业内人士表示,西王玉米油广告的争议,也可以看作是公众对转基因油益发普及的一种过激反应。

    朱丹蓬指出,“存在争议是合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在争论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科学家更加谨慎地去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更严格的评估;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公众更好普及转基因知识。”


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