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侧面看,在月饼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众多商家仍“执意”涉足其中,显然也证明其中的丰厚利润。看来,100亿的商业空间依然无法阻挡成本压力下的涨价脚步。
洋品牌“创新”使月饼变味 本土企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危机
哈根达斯、DQ等洋品牌纷纷在中秋华丽变身“洋月饼”,因其高端定位与“创新”而在月饼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巧克力、咖啡入主月饼馅,好利来、味多美等西点店也将月饼“内涵”彻底掏空,换成,完成了“创新”之举。
通过这种创新,月饼的价格也“与时俱进”,以哈根达斯为例,官网上最便宜的冰淇林月饼价格为228元/盒,最贵的则达到788元/盒。
但细细品味,这种“创新”似乎也无特别之处,事实上仅仅是换了名字。冰淇林还是冰淇林,只是叫“月饼”而已;西式糕点还是西式糕点,只是披上了月饼的外衣。月饼已在悄然之间变味了。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本土月饼企业的“一成不变”,诸多企业正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危机。市场策略的同质化已导致众多月饼企业无法形成自己的独特品牌和企业理念。
中秋节月饼泛滥凸显畸形的“月饼文化”
有业内人士分析,月饼市场之所以成为中外商家的必争之地,一是因为月饼虽是短期内批量生产,但利润空间极大;二是因为中秋节是传统节日,月饼作为礼品销量惊人。
月饼的高价与泛滥,在商家看来很正常,与其他商品不同,月饼属于时令性商品,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根本不属于暴利范畴。
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文规定,放开价格并不等于一味抬高价格。如果无限制地抬高价格成为“奢华”、“极致”、“盛宴”,违背“质价相符、公平交易”的原则,就有暴利嫌疑。
不管商家承认与否,在“洋月饼”的示范作用下,中秋节的月饼市场正吸引着众多“门外汉”分一杯羹。西湖龙井、黄山毛尖早已被大众所熟知,但您可曾听过竹叶青月饼?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品牌也不约而同的瞄准了这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