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协会的调查显示,四成消费者对液态奶质量与其“广告宣传的一致性”表示不满;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提供的数字, 今年上半年进行的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中,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仅有643家通过,不合格率近半;牛初乳原料稀缺的同时,行业备受业内外怀疑和指责。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乳制品业出现的种种现象,是后三聚氰胺时代后遗症的表现。而另一方面,“洋奶粉”进口今年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上半年奶粉进口量已超过2009年全年总量,洋品牌或将垄断市场。
液态奶
消费者不信任 国内奶源质量
日前,中国质量协会发布了2011年液态奶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通过对包括京沪在内的22个大中型城市消费者进行随机选号的电话调查,在被选取的24个品牌中,满意度位列前三的都是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地方品牌,而一些百姓熟知的大品牌排名不佳。调查发现,消费者认为产品质量对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才是其品牌形象。王丁棉认为,这种调查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于奶源质量信任度没有恢复,是三聚氰胺后危机时代后遗症的主要表现。
调查显示,4成消费者对液态奶质量与其“广告宣传的一致性”表示不满。同时,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误区,如液态奶浓度问题,还有灭菌方法。在调查中,只有1/4的消费者认为巴氏灭菌法比高温灭菌法更好。对此,王丁棉表示,这是因为常温奶的过度宣传,导致消费者没有科学地认识低温奶,即巴氏灭菌奶。从营养的角度,巴氏杀毒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菌类;但受生乳产地的制约,以及冷链运输的限制,巴氏奶品牌目前尚只能在当地所在区域生产和销售。
另外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提供的数字, 在今年上半年进行的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中,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仅有643家通过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另有107家停产整改,426家未通过,未通过审核和停产整改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乳制品。我国乳制品企业正处于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时期,存在加工能力过剩、养殖水平低,生鲜乳供应不足等问题,急需淘汰落后产能,使乳制品企业能够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打造国产乳制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