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量增加的20%以上来自于种植密度的增加。近年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环资中心承担的农业行业科研专项“东北春播玉米稳产技术措施研究与示范”,致力于东北雨养地区密植抗倒防衰技术研究,形成了交替休闲的深松土壤、深旋精量联合播种和化学控制措施等综合技术体系,攻克了东北春玉米增密增产技术难题。
东北春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占我国玉米生产的三分之一以上,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东北春玉米主要以雨养为主,该产区玉米产业发展中耕层质量的下降和密度偏低以及栽培粗放成为重要限制因素。目前东北春玉米由于长期的习惯耕作方式、管理相对粗放,平均的单产水平仅为391.6公斤/亩,与当地可实现的大面积高产水平800公斤/亩相距甚远。
据项目主持人、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赵明介绍,该研究针对东北旱田普遍存在的耕层浅、土壤紧实、蓄水力差等耕层质量下降的问题,突破了两项土壤深松技术,一是形成了隔年深松、苗带轮换、交替休闲的宽窄行耕种方式,研制和筛选适宜的深松机具,并配套土壤耕作措施,以改善耕层结构,促进根系拓展与土壤蓄水,防止倒伏与早衰。二是针对东北春玉米长期的习惯耕作方式、管理相对粗放,创新研制出深旋精量联合播种机,将玉米施肥、深旋、精播、镇压、补水有效集成,提高玉米出苗率和整齐度,不断提升玉米的单产水平;针对东北春玉米密度普遍偏低、高密度倒伏严重的问题,突破了增密抗倒防衰技术,将化学调控技术与肥水调控、行株距配置方式有效集成,建立增密抗倒防衰高产的化学调控技术体系。
据了解,应用东北雨养春玉米深松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有效的创新与集成,已在东北区域建立100多亩定位试验田和4000多亩固定示范田,并在相应省、市、区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和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累计示范田11.3万多亩,比当地前三年亩产量提高10%~30%,平均亩增产90公斤,总增产粮食10207.6吨,增加效益1279.84万元。
来源:中国冷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