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星期一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国内热闻 >正文
中国的粮食安全“三问”:粮库实吗?质量好吗?进口多吗?
2019-10-15 新华社 作者: 浏览次数: 381次
[导读]中国的粮食安全“三问”:粮库实吗?质量好吗?进口多吗?
  我国粮食库存实不实,能否保障市场供应?粮食质量是否可靠,能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随着对外开放加快,粮食进口增加,对粮食自给影响大吗?在国务院新闻办14日举办的关于《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回答了公众关心的三个关键问题。
  粮仓里的安全
  在白皮书一系列数据中,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特别强调“双双超过6.5亿吨”:粮食总产量2015年以来稳定在6.5亿吨以上;2018年全国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
  那么粮仓储备实不实、数量够不够,能不能保障市场供应呢?答案是肯定的。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说,继2001年、2009年之后,今年国务院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性粮食库存大清查,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重点检查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一共查了1.7万个库点、19万个货位。“这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初步统计看,我国的粮食库存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基本符合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要求。”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政府储备体系。“今年5月,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专门的粮食储备改革意见,就储备体系、规模布局、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进一步强化储备管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黄炜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粮食储备也相应得到充实。在继续稳定中央储备规模的同时,从2015年开始,按照“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供应需求,增加了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这项举措到目前为止也已经落实到位。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的结构来看,小麦和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总结起来讲,我国粮食储备实现了应有的功能,完全能够满足市场供应和应急需要。
  舌尖上的安全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粮食质量至关重要,如何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黄炜说,粮食质量问题老百姓都很关心。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有“两手”:一手是从生产端开始抓好源头治理;另外一手是从产销端入手抓好全程监管。“舌尖上的安全”是涉及多个主体、多个环节、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关键是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做到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管好、管住,确保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一是控制源头。抓好生产端,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多用有机肥,加强农业的面源污染治理和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确保粮食能在良好的土壤和水源条件中生产出来,从源头上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粮食。我国实现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二是管好存粮。我国是粮食仓储大国。粮食是能呼吸、会发热、有生命的有机体,如果保管不善,就会发生霉变、虫害,本身也会发生品质下降。为保证质量安全,在大力改善仓储设施条件同时,国家推广应用智能通风、环流熏蒸、低温储存、氮气储粮等先进的、绿色的技术和工艺来确保储存粮食品质良好。
  三是全程监管。一方面,在生产和库存环节要把好监测预警关。粮食长在田里的时候就要监测质量,增加监测样本量、覆盖面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在流通环节把好粮食检验关。对于进出仓库、进出工厂等环节,严格执行粮食质量检验制度,严防质量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黄炜说,粮食质量问题责任重于泰山。相关工作要贯彻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守住粮食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
  港口里的安全
  根据白皮书,为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我国主动分享国内粮食市场资源。
  港口的进口粮食不断增加,对粮食自给目标影响大吗?答案是否定的。
  张务锋说,目前中国正处在历史上粮食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五连丰”,今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第五年超过1.3万亿斤;口粮实现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粮食库存充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坚实的。
  据介绍,中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认真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并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承诺,积极与世界主要产粮国分享中国巨大的粮食市场。2018年,包括大豆等油料和饲料在内的粮食进口总量为11555万吨,出口总量366万吨,分别比1996年增长944.8%、171.1%。这里面主要是大豆等油料和饲料。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说,我国进口一些农产品,包括一些谷物主要是为了调节品种余缺。就粮食供给而言,无论是口粮也好,还是饲料粮也好,应该说市场供应都是有保障的。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专门有一部分讲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推动世界粮食贸易发展,深化粮农领域的国际合作,在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方面,也作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粮农领域的国际合作,愿与各国分享农业和粮食方面的技术、经验和成果,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维护世贸规则,促进世界粮食安全。非常希望能够早一天看到饥饿和贫困从地球上被消灭掉。”苏伟说。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粮安天下——专家解读《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1996年,中国政府曾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有力回应了国际社会关于“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质疑。时隔23年后,中国为何再次发表粮食白皮书?记者第一时间采访相关专家,对白皮书的内容以及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国内有人担心粮食安全是不是有问题,国际上也有人担心中国是不是要维持100%自给率、走封闭的老路,对此白皮书阐明了中国粮食安全政策和立场,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方针,主动回应了一些人对中国未来粮食政策的担心。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白皮书全面展示了70年粮食安全成就,总结了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探索,有效针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作出回应。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姜长云说,我国不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还重视粮食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白皮书对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进行了系统介绍。叶兴庆表示,我国明确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注重产量到强调产能,这是理念上的重大变化。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是广义的能力,既包括生产能力,也包括流通、物流、调控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白皮书指出,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叶兴庆认为,未来粮食安全最大的挑战在于国内外粮食价格和成本倒挂问题,面临的价格和成本压力将越来越大,中国粮食安全必须解决好竞争力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努力提高粮食品质需要不断努力。
  面向未来,白皮书指出,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姚惠源说,粮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古今中外都把粮食视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确保粮食安全永远在路上,不能有半点松懈。我国粮食生产还需进一步提高地力以及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效益,人们对口粮的需求也更加注重绿色、安全、营养和健康,这些都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新使命。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白皮书摘要
  我国粮食市场更加开放
  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
  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我国居民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
  部门声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
  中国处在粮食安全形势最好时期
  中国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
  我国粮食储备能够满足市场供应和应急需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
  我国大豆市场供应有保障

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