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是养猪王国,养猪效率非常高,尤其以母猪高产著名,让其他国家都望其项背。
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准确地描述丹麦养猪业,他们渴望知识和进步,同时也明白自己所面临的挑战比其他国家都超前,这个国家在养猪业方面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榜样。
丹麦现代化养猪场内的妊娠母猪均无特定病原体,均能在猪栏内自由走动,还可随意叼衔稻草。
有很充分的理由可以认定,丹麦养猪业是21世纪全球养猪生产与销售的标杆,特别是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巴西和越南列为全球6大猪肉生产国的背景下,这一说法更是一种强有力的声明。但高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从更少的资源中获得更多的产出。
丹麦人一直以来通过各种举措向世界展示着如何利用更少的投入来生产出更多的生猪和猪肉产品,同时还能满足现代和未来疾病控制、动物健康、动物福利、农场和屠宰场的劳动力等方面的标准。此外,丹麦养猪业从业人员更年轻,更有见识并注重研究,整个行业以出口消费为导向。
丹麦概览
丹麦国土面积仅有43094km2,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这里气候适宜,冬季温和多风,夏季凉爽,再加上地势平缓起伏,非常有利于农业特别是养猪业的发展。丹麦63.4%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主要的农产品包括大麦、小麦、土豆、甜菜、猪肉、乳制品和鱼肉。丹麦总人口大约有600万,首都哥本哈根有130万人口,是丹麦最大的城市。
世界一流的养猪生产
不可否认,丹麦养猪户的育种能力属于世界一流水平,他们培育的仔猪存活率是最高的。从统计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丹麦的猪场平均每头母猪每年生产30.5头断奶仔猪,如此高的生产力表明,数年来丹麦利用较少的种猪培育出的仔猪数量越来越多,连德国都是他们的现有客户。
丹麦养猪场生产的仔猪健康且价格公道,近年来丹麦向波兰的生猪出口也因此得到蓬勃发展。丹麦的养猪户普遍较年轻,他们更具创新精神,更愿意与他人合作,还能得到养猪研究组织的支持。这个养猪研究组织归农民所有,由农民支付经费,主要投资于遗传学研究、动物福利、减少抗生素使用以及对未来养猪生产至关重要的各种核心议题。
高效的加工业
像所有农民一样,丹麦养猪户也需要一个独立于农业之外的,高效不断扩大规模的加工业,丹麦的加工业在终端产品的销售和出口方面也可树为典范。世界3大猪肉加工企业之一的丹麦皇冠是国内最主要的加工商,属于农民自营企业,因此,丹麦农民在自己的价值产业链上拥有大量的股份,而这个价值链每年生产猪肉约200万t,出口价值近40亿欧元,占丹麦所有猪肉生产价值的2/3,基于此,丹麦最有资格在世界上宣称本国的养猪业为出口导向性行业。
丹麦是如何做到的?丹麦的养猪业渴求知识,并能意识到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也经受着经济上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整个行业不断地在改变。改变的一个例子就是制定“成长计划”,以此来增加丹麦育肥猪的数量。2015年丹麦生猪屠宰量为1900万头,比2014年仅有小幅增长,但这个数量并非是丹麦皇冠运转的最大负荷量,更多的仔猪并未在丹麦境内成长育肥,而是出售到了德国和波兰。
丹麦养猪研究中心(SEGES)正在研发具体的措施来提高精加工部门的财务业绩,增加屠宰数量,扩大出口,为丹麦养猪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还突破抗生素使用的新领域,测试如何将抗生素使用减少到零;对比哪种宽松的母猪产仔系统更合理,一旦国家禁止使用母猪妊娠栏,养殖户就可尽快做出选择。SEGES研究的关键政策还包括终止给猪实施阉割和断尾。
未来的挑战
未来的发展会是否一帆风顺?答案很简单,因为丹麦人自己已经意识到要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例如,生猪出口的增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丹麦的育种企业(和丹麦的祖代供应商)带来了利润和收益,但另一方面对丹麦的加工商却是一个威胁,如果暴发非洲猪瘟或其他猪病,就会导致生猪交易受到检疫管制,整个行业很容易因此受到影响。
另一个挑战是,母猪子宫的大小也是有限的,丹麦人真的能让1头母猪年复一年地持续生产幼仔吗?此外,作为世界两大肉品加工巨头,丹麦皇冠和位于日德兰半岛的德国蒂坎(Tican)公司能否携手合作,让他们的新战略发挥功效?这些都是丹麦养猪业需要担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