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20 星期五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企业新闻 >正文
守望老字号、老行当、老手艺
2012-02-01 青岛日报 作者: Superman 浏览次数: 1838次
[导读]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听着“不欺客,要实诚”的朴素道理,心生温暖,回味良久。老字号、老行当、老手艺沉淀下来的不仅是对昔日的记忆,还有值得传承下去的职业信念,比如热爱,比如坚守,比如真诚,还有信心和希望……“谦祥益”情结抹不去眼看就要…
  韩光亮张海铎秦云飞
  “葛村子”的“遗传基因”还在
  “今天一个青岛的客户以每盒150多元的价格订了我10多礼盒?子。前几天,潍坊一客户见我制作一把鱼花?子很有韵味,直接给我留下3000多元……”提起?子制作,有30多年制作经验的王承厚夫妇眉飞色舞。“现在很多市民购买?子就是用于家庭摆设、提升文化品位……”
  所谓“?子”,是地方方言,就是用以制作面食和糕饼的模子,在即墨市龙山街道葛村,“?子”的制作历史已有200多年。今年49岁的王承厚30年前就从父辈的手中学会了制作?子的手艺。一块普普通通的果树木头,在他的手中经过描描扣扣,很快就会成为刻有双鱼、寿桃、元宝、莲蓬等象征吉祥的图案的民俗工艺品。
  为了让?子这种民间工艺品保持住传统的特点,王承厚等葛村的农户拒绝使用可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电钻等工具,仍然沿用着祖辈留下的技艺。“现在电子银行很方便,我同客户的交易基本上不大见面,但不论是取材还是雕刻,我从来没有糊弄过一次客户,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品牌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该村?子生产户王丕利说。
  “在眼下这个工业大生产的时代,这种手工艺品才有真品位,才有稀缺的价值!”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升温,很多城里人也前来购买?子当作礼品赠送亲友,这种现象使小小的?子再度“热”了起来。王丕烟等外出打工的农民重新回到村中做起了?子。据统计,目前龙山街道葛村从事?子生产的农户已由低谷时的20户增加到40多户,一年创收600余万元。
  村民王承厚还有一个令他惊喜地发现,“都说龙王的孩子会凫水,这话真不假,我们村上幼儿园的孩子拿起做?子的工具也像模像样!”老王感慨,想不到“葛村?子”的“遗传基因”还在啊。
  钱卓隋信海邵润
  “泥老虎”显出精气神
  几只栩栩如生的泥老虎摆在即墨经济开发区车家沟村曹孟雨的客厅里,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这个从十多岁开始就制作泥老虎的老艺人没有想到,这门老手艺重新火起来的日子,说来就来了。“农历腊月二十以后,即墨、青岛的市民上门来的就鼓了,泥老虎现在已卖光了,除了买泥老虎的,还有上门来学艺的呢!”他喜滋滋地介绍道。在自家客厅里,他给几名专门从青岛市区赶来的年轻人讲解着制作泥老虎的诀窍,“泥老虎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先后得经过和泥、踩泥、制作哨子、成形、晒干、上哨、刷粉、上彩等30多道工序。一只泥老虎前后得上5遍彩……”

中国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