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由于政策保护,中国小麦价格未来仍处于高位,再加上进口小麦与国产小麦在品种上的互补作用,因此未来进口小麦将成为常态。
由于国内小麦价格处于高位,而国际麦价较低,今年一季度,我国共进口小麦184.33万吨,同比增167%,目前进口小麦到港完税价2405元/吨。“进口小麦的性价比优势是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小麦数量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据研究员介绍,2014年初,全球小麦市场处于供需宽松格局,而国内小麦价格主要受政策调控影响,这使得2014年内外小麦价差处于高位。而较低的国际小麦价格推动了国内企业提高小麦进口量。
进口将冲击国内市场
小麦进口量的增长对国内麦市也造成影响,首先是进口小麦增加对东南沿海用粮企业采购国产小麦的需求产生冲击;其次是进口小麦品种结构的变化也将对国产小麦相关品种产生冲击。
小麦分析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小麦实行配额制度,2014年配额量为963.6万吨,国营比例为90%。第一季度小麦进口量为184.33万吨,占配额比例19.13%,占2013年小麦产量12172万吨的比例为1.5%。
近期国际小麦市场在天气以及黑海地区地缘政治等热点所引发的市场忧虑提振下,国际小麦短期内摆脱供需宽松格局的制约,其价格上涨较为明显。国际麦价的持续走高,将使其较国产小麦的性价比优势降低,这或将抑制后期国内采购进口小麦的力度。另一方面,中国农业部2014年3月份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主产区小麦作物状况高于平均水平。再加上政府提供的包括最低的收购价格以及种子和农用机械补贴等财政支持,因而2014年小麦产量前景明朗,预计2014年国内小麦产量将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在以上因素影响下,预测2014年进口小麦数量将较去年有所减少。”由于政策保护,中国的小麦价格未来仍将处于高位,再加上进口小麦与国产小麦在品种上的互补作用,因此未来国内进口小麦将成为常态。
据李红超介绍,今年4月底我国进口小麦到港完税价为2405元/吨,较去年同期的2466元/吨低61元/吨。
截止到2014年4月25日的一周,全球小麦价格大多上涨,主要因为美国冬小麦产区降雨可能性偏低,部分主产区天气依然干燥,继续威胁到小麦产量潜力。乌克兰紧张局势再度升级,可能影响该国小麦出口,也对小麦价格构成支撑。以当前价格计算,5月船期的二号美国软红冬小麦到我国港口完税价为2490元/吨,较同等品质国产小麦价格低270元/吨;5月船期的二号美国硬红冬小麦到港完税价2765元/吨,较同等品质国产小麦价格低155元/吨。田悦认为,2014年,尽管进口小麦价格有所上涨,但预计进口小麦价格仍将低于国内市场的小麦价格。
麦价仍将高位波动
据李红超分析,我国2014年产小麦将于6月份集中上市,初步预计新麦价格将维持在保护价水平,在2360元/吨附近;2014年我国小麦市场需求延续略有增加的局面,主要集中在面粉行业。从目前小麦生长情况看,丰收预期较强,将会保证市场供应。国家逐步推出农产品目标价格机制,引导农产品市场由“政策市”向“市场市”发展。
田悦认为,2014年国内小麦市场供需关系将逐步主导小麦市场价格,这或将改变影响小麦价格的因素,“麦强面弱”的局面或将有所改变。2014年小麦市场价格整体或将处于高位波动格局,波动幅度或低于2013年,区域性行情将较为明显。总体来看,无论从供需基本面还是政策面,小麦市场价格长期上涨的主基调不变,但其价格波动空间以及频率的不确定性加大,这将加大粮食企业把握市场行情的难度和市场经营风险。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主要战略性粮食储备品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就现阶段来讲,小麦生产面积却呈逐年减少趋势,而消费量却呈逐年增长趋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田悦表示,总体来看,国内小麦产业发展的短板主要包括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灾害能力较低;良田面积不断下降,导致小麦生产的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小麦生产成本日益提高,小麦种植效益不敌经济作物;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小麦加工转化落后;优质小麦短缺成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的短板,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此,田悦建议,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的投入,提高小麦品质,保证小麦产业稳定发展;加快优势小麦区域布局建设,不断优化品种结构;继续实施粮食生产补贴与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的补贴政策,为小麦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证;大力发展小麦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效益。
李红超也表示,目前我国小麦产业依然是家庭粗放式种植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农药化肥过度使用,这些都是限制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建议农户从散户家庭种植改为规模化种植,多了解当地扶持政策,从粗放式种植向集约化种植发展。”李红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