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高级乳业分析师陈连芳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成本推动和配方改变是洋奶粉生产厂家常用的借口,比如2009年国际原料奶粉价格一直下跌,但部分洋品牌仍以配方改变为由提价。
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赵祥忠认为:“说是配合新国标配方升级,只不过是强化一些营养成分,奶粉中的营养成分有增也可能有减,因此成本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会降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国外奶粉生产厂家都已建立起一整套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即便真是成本增加,10%的提价也过高。何况洋奶粉盈利空间巨大,哪怕不提高售价也完全可以消化这些成本压力。”
而有关数据也显示,最近一段时间奶粉的主要原料国际奶源的价格从8月份开始显现了下跌的趋势,原来每吨价格曾高到3万元至4万元,而现在已低于2.8万元,惠氏公司成本上升的论调显然过于牵强。
此外,业内人士也指出,虽然近年来洋奶粉屡次提价,但实际上洋奶粉的毛利率在60%左右,获取的利润惊人。“事实上,原装奶粉在入关之前均价为160元左右,加上关税和运费,其价格应该在200元以上,但目前终端市场上洋奶粉的平均售价已高达300元以上,盈利空间巨大。”周思然说。
频频涨价是借中国奶业信任危机牟利
专家普遍认为,洋奶粉之所以频频涨价,主要是摸准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并借以谋取更大利润。
近日召开的中国国际乳制品交易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洋奶粉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占据60%至65%的份额,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所占份额达90%以上,已掌握了我国中高端奶粉市场的定价主导权。
记者在济南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90%以上的人表示孩子吃的是进口奶粉。“国产奶粉总是出问题,现在就一个孩子,洋奶粉再贵也得买啊,图个放心。”济南市民刘林说,他的话也代表了很多家长的想法。
“洋奶粉正是抓住了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的心理,以配方升级、换包装等借口来忽悠消费者。”赵祥忠说,事实上,洋品牌奶粉并不见得就能保证质量,近几年进口奶粉因蛋白质含量不达标而被退货的事例并不鲜见。去年以来,中国入口的洋奶粉更是接二连三被查出问题,消费者应理性对待。而中国企业也应尽快提升产品质量,加大品牌推广力度。
周思然认为,洋奶粉涨价的底气归因于国产奶粉的不景气,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以及洋奶粉在我国婴幼儿市场上较高的话语权和定价权等。这种频繁涨价现象是不合理的,其所宣称的“配方升级”“包装改变”等理由也是牵强的,这只是洋奶粉针对我国婴幼儿奶粉消费市场现状采取的牟利手段而已。对此,中国企业必须将产品质量的安全保障放在首位,同时应避免不正当竞争,努力打击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不断规范行业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sup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