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退休老人以秸杆燃烧粉末制成的“可以吃的杀虫剂”获国家专利
2011-12-19
成都商报 作者:
Superman 浏览次数:
84528次
[导读]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吃蔬菜、水果时会尽量先用清水洗去表面残留的杀虫剂等化学物质。但如果一种杀虫剂的原料来自农作物,它不仅能杀灭大部分害虫,还对人体没有危害,你是否还会担心它的残留呢?在成都,退休老人杨胜华就发现并研制出一种“可以吃的杀虫剂”,…
不过,杨胜华坦言,这种杀虫剂也有自己的弊端,因为要使害虫脱水死亡,所以杀虫周期会相对长一点,一般要半个月左右才能杀死害虫。“但这种方式生产出的杀虫剂完全纯天然,对人体、对环境绝对无害”,杨胜华笑着说,“像这种非晶体二氧化硅,在美国联邦管理法典中还属于食物添加剂”。
专家观点
普遍使用可能性不高
搭配微量化学杀虫剂效果更佳
昨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教授罗培高表示,因为昆虫的表皮由蜡质层构成,秸秆燃烧的粉末中含非晶体二氧化硅,它能吸收昆虫皮肤的水分,致其死亡,从原理上讲得通。同时,“绿色保粮杀虫剂”有几大优势,它成本低,对人体没有危害,吞咽后影响并不大。并且对环境污染比较小,还不会因害虫的抗药性而失效。不仅如此,“绿色保粮杀虫剂”还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杀蟑螂和臭虫。
“但是,杀虫剂的效果不能片面夸大。”罗培高称,粉末使用时要和液体搭配,这样涉及到浓缩度,粉末的有效成分含量会被稀释。而且这种杀虫剂是使用物理方式杀虫,它的缺陷是杀虫效果慢,且实际运用起来不够便捷,使用方式还需研究。所以,“绿色保粮杀虫剂”普遍使用的可能性不高。罗培高建议,可以将其与微量化学杀虫剂等比例混配使用,杀虫的效果应该更理想。
背后故事
意外机缘让他发现杀虫奥秘
是什么促使杨胜华造出这种无毒的杀虫剂呢?
其实,从1952年在前四川省粮食厅储运处工作开始,杨胜华的工作就是粮食储藏技术检验员,主要从事粮食运输、储藏和病虫防治工作。喜欢思考的他,总是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比如鉴别粮食干湿度是否合格,同事们都是用牙齿咬,他则通过学习发明了红外线测水仪。不过,杨胜华决心发明“杀虫剂”,还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1953年的一天,他陪同当时的华阳粮食局局长到华阳某粮食仓库,刚走到门外,就听到里面发出“沙沙”的声音。打开仓库一看,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大吃一惊:堆成山的稻谷里爬满了虫子,大部分稻谷只剩下空空的外壳。
此后,化学杀虫剂开始普遍运用。当时,市面上销售的化学杀虫剂有氯化苦、磷化氢、二硫化碳等。杨胜华经过实验发现,这些化学杀虫剂残留超标率高,对人体有危害。于是,他开始专注于环保杀虫剂的研究。当时,为了防潮,他会把稻壳和秸秆烧成粉末后洒在粮食上,盖上厚厚的一层。隔一段时间,他看到这些被掩盖住的粮食不仅干燥而且没有生虫。“难道是粉末中的成分可以杀虫?”杨胜华将这个想法埋在了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