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近日表示:“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这一说法在网上引发热议,很多人表示与自己的感受不相符。
从种种信息判断,这种说法确实有些武断且过于乐观。首先,抽查的合格率与真实的合格率之间可能存在巨大差距。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披露,由于技术的限制,我国目前对22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的六成无法检测。即使检测出来,数据也太笼统,基本不具备参考价值。人们更想知道的是,自己买的蔬菜有多少农残,肉里含不含瘦肉精,食品中得添加剂是否使用过量。推荐阅读
标普将欧盟15国主权信用列入展望负面 人民币连续4日跌停 央行周二发行500亿元1年期央票美商务部将公布光伏双反调查名单 罗永浩威胁将再砸西门子冰箱全球最性感的美女首富(组图) [股神争霸] 涨停王浮出水面水皮:明年6月是楼市重要时间点
退一步说,即便中国的检验技术已经很高超,标准也和国际接轨了,且抽查的合格率是货真价实的“90%以上”,这样的说法也仍然值得质疑。所谓“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换种说法就是“不合格率一直接近10%”。民以食为天,食品近10%的不合格率,不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么?食品近10%的不合格率,如果平摊到每个人身上,意味着每吃10种食品,就有一种不合格,也可换算为每人每年有一个月的时间,吃的全是不合格食品!
笔者不禁又想起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去年11月6日所披露的两个数据:去年我国食品批次抽样的合格率为93.5%;中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9.8%以上。93.5%与99.8%,表面看来差不多,但如果换个角度看,区别便相当惊人:6.5%的不合格率较之0.2%,前者是后者的32.5倍!0.2%的不合格率,则意味着每年遇到不合格食品也许不过两三次。
通过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可以知道,管好食品安全,有关部门是有能力的。基于此,食品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这不应算是监管部门的功绩,根本不值得炫耀,甚至应该感到不安和羞愧。
(作者为河北学者)
《生命时报》 (2011-12-06 第02版)
责任编辑:sup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