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家乳业企业皆喊冤 否认“绑架”新国标
2011-11-30
国际金融报 作者:
Superman 浏览次数:
1800次
[导读]“在新国标制定中,消费者话语权缺失也是一大弊病。”——王海“新国标最后被改动,说明标准制定的过程不够透明。”——宋亮企业绑架了国家标准制定?日前有媒体获得的中国乳品新国标内部待议稿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
“在新国标制定中,消费者话语权缺失也是一大弊病。”
——王海
“新国标最后被改动,说明标准制定的过程不够透明。”
——宋亮
企业绑架了国家标准制定?日前有媒体获得的中国乳品新国标内部待议稿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消息一出,随即引来一片舆论声讨。
11月29日,部分乳企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讨论稿,最终稿要综合各方意见,不代表企业单方意见。今年6月初乳制品新国标出台之际,社会各界就纷纷用“全世界最差”、“一夜倒退25年”等字眼“炮轰”该标准。
乳企皆喊冤
“我至今也没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先后三次参加相关乳品标准制订的专家魏荣禄向媒体透露。
魏荣禄介绍,关键性标准中,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克以上的标准;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也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这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
此言一出,原本紧张的公众“神经”再度被绷紧,参与标准起草的乳企一时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然而,乳企却纷纷喊冤。光明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军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行业标准最终由国家相关部门决定,乳企没有决定权。
此外,伊利在发给媒体的回复中表示,“除伊利、蒙牛外,光明、圣元、完达山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在参与不同标准(至少10个标准)的起草。但企业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的讨论稿,讨论稿需要提交给专家组进行多轮的技术探讨,最终提报给国家相关部委的送审稿代表了来自协会、专家等各方的意见,并不是企业自己说了算。”
蒙牛则是以反问媒体的方式自我辩护。“正如你们要做一个大型报道,部门主任要求记者先提供一个方案一样,相关部门只是让我们提供一个范本而已,企业是做不了主的。”蒙牛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标诟病多
然而,令多位参与国标制定的专家不解的是,新国标中“蛋白质”和“菌落”两个关键性指标,虽然当时已在奶业专家的力主下达成了送审稿,但最终公布实施的新国标与原定商议的结果出入很大。
资料显示,2009年8月19日,达成送审稿的条件是,每克生乳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百克生乳蛋白质不低于2.95克的标准。但在2010年3月26日卫生部批准实施的新国标中,菌落放宽到200万个,蛋白质降低到2.8克。